简单介绍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铜广泛分布于生物组织中,大部分以有机复合物存在,很多是金属蛋白,以酶的形式起着功能作用。每个含铜蛋白的酶都有它清楚的生理生化作用,生物系统中许多涉及氧的电子传递和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由含铜酶催化的,这些酶对生命过程都是至关重要的。
发现历史
1928年Hart报告了大鼠贫血只有在补铁同时补充铜才能得到纠正,故认为铜是哺乳动物的必需元素。
1962年MenKe`s病被发现后,经过10年才被认为是铜吸收紊乱所致。18世纪铜已被证明为血液正常成分,19世纪末描述了它的毒性。
1962年MenKe`s病被发现后,经过10年才被认为是铜吸收紊乱所致。18世纪铜已被证明为血液正常成分,19世纪末描述了它的毒性。
代谢吸收
膳食中铜被吸收后,通过门脉血运送到肝脏,掺入到铜蓝蛋白,然后释放到血液,传递到全身组织,大部分内源性铜排泄到胃肠道与从食物中来而未被吸收的铜一起排出体外,少量铜通过其他途径排出。
铜主要在小肠被吸收,少量由胃吸收。
膳食中铜水平低时,主动运输为主;膳食中铜水平高时,被动吸收则起作用。年龄和性别对铜吸收未见明显影响。铜的吸收可能受机体对铜的需要所调节,含铜硫蛋白参与对铜吸收的调节。
膳食中其他营养素摄入量对铜的吸收利用产生影响,但所需含量都比较高,这包括锌、铁、钼、维生素C、蔗糖和果糖。
铜的主要排泄途径是通过胆汁到胃肠道,再随唾液、胃酸、肠液回收,进入胃肠道的铜以及少量来自小肠细菌的铜一起由粪便中排出,但少部分被重吸收。
铜主要在小肠被吸收,少量由胃吸收。
膳食中铜水平低时,主动运输为主;膳食中铜水平高时,被动吸收则起作用。年龄和性别对铜吸收未见明显影响。铜的吸收可能受机体对铜的需要所调节,含铜硫蛋白参与对铜吸收的调节。
膳食中其他营养素摄入量对铜的吸收利用产生影响,但所需含量都比较高,这包括锌、铁、钼、维生素C、蔗糖和果糖。
铜的主要排泄途径是通过胆汁到胃肠道,再随唾液、胃酸、肠液回收,进入胃肠道的铜以及少量来自小肠细菌的铜一起由粪便中排出,但少部分被重吸收。
生理功能
铜是原氧化剂又是抗氧化剂。铜在机体内的生化功能主要是催化作用,许多含铜金属酶作为氧化酶,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尤其是将氧分子还原为水,许多含铜金属酶已在人体中被证实,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1、构成含铜酶与铜结合蛋白的成分。
2、维持正常造血功能 铜参与铁的代谢和红细胞生成。
3、促进结缔组织形成。
4、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 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些遗传性和偶发性神经紊乱的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
5、促进正常黑色素形成及维护毛发正常结构。
6、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超氧阴离子的损伤。
铜对脂质和糖代谢有一定影响,却铜动物可使血中胆固醇水平升高,但过量铜又能引起脂质代谢紊乱。铜对血糖的调节也有重要作用。缺铜后葡萄糖耐量降低,对某些用常规疗法无效的糖尿病患者,给以小剂量铜离子治疗,常可使病情明显改善,血糖降低。
铜对免疫功能、激素分泌等也有影响,缺铜虽对免疫功能指标有影响,但补充铜并不能使之逆转。
1、构成含铜酶与铜结合蛋白的成分。
2、维持正常造血功能 铜参与铁的代谢和红细胞生成。
3、促进结缔组织形成。
4、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 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些遗传性和偶发性神经紊乱的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
5、促进正常黑色素形成及维护毛发正常结构。
6、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超氧阴离子的损伤。
铜对脂质和糖代谢有一定影响,却铜动物可使血中胆固醇水平升高,但过量铜又能引起脂质代谢紊乱。铜对血糖的调节也有重要作用。缺铜后葡萄糖耐量降低,对某些用常规疗法无效的糖尿病患者,给以小剂量铜离子治疗,常可使病情明显改善,血糖降低。
铜对免疫功能、激素分泌等也有影响,缺铜虽对免疫功能指标有影响,但补充铜并不能使之逆转。
正常需要
成人适宜摄入量(AI)每人每天2m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成年人为8mg/d。
过量表现
大剂量铜的急性毒性反应包括:口腔有金属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及严重腹泻。摄入100g或更多硫酸铜可引起溶血性贫血、肝衰竭、肾衰竭、休克、昏迷或死亡。
食物来源
铜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牡蛎,贝类海产品食物以及坚果类是铜的良好来源其次是动物肝、肾,谷类胚芽部分,豆类等次之。
需要人群
只要摄取足够的示精制的谷类、新鲜的绿色蔬菜、动物内脏就不必担心缺铜。